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4|回复: 0

2013年Q4英利与天合光伏组件出货占比15%市场份额

发表于 2014-1-29 17:26: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1月29日,根据最新一期NPD Solarbuzz Module Tracker Quarterly 报告指出,领先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厂商英利与天合已明显成为光伏组件市场领头羊,2013年出货量共达5.8GW。在过去的六个季度中,英利与天合的市场份额从12%增加至15%。

  NPD Solarbuzz资深分析师廉锐说道:“在过去的18个月里,英利与天合先后采取进取的出货策略布局,在这个全球光伏制造环节着重于降低成本与控制支出的阶段,也出现了一个赢得市场份额的机会。这两家公司谨慎而精确的捕捉到这一机遇,现在他们已然是每年出货几个GW的组件供货商,驱动着下一波终端市场强势增长。”

  前20大组件厂商在2013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了一个新的记录7.6GW,首次达到单季超过7GW的规模。2014年第四季度前20大组件厂商出货季度增长9%,年度同期增长44%。前20大组件厂商目前已占全球光伏供给量68%。

1.png


  2014年第四季度,前20大组件厂商中11个厂商达成了季度出货量的新纪录。特别是英利和天合,在该季度出货量都超过800MW,而英利更是超越900MW出货量。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英利与天合势必展开一场竞争,看谁第一个达到季度组件出货量1GW的里程碑。

  英利与天合十二个月累计出货量持续增长,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2.4GW增长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5.8GW。这18个月出货量的强劲增长也推动他们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2014年第四季度,前20大组件厂商平均售价再次稳定在$0.72美元每瓦,与前两个季度持平。组件平均售价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仅仅下跌了3%,远小于之前12个月期间35%的年度跌幅。

  前20大组件厂商中的11个厂商的平均售价基本在$0.6-0.7美元每瓦的水位,高效组件厂商如SunPower,Panasonic或是其他欧洲和日本高端品牌厂商如SolarWorld,Sharp Solar与Kyocera等平均售价高于这一水位。

  前20大组件厂商中的中国制造商在2013年第四季度已经将他们的硅与非硅组件成本降到了每瓦$0.55美元。晶科太阳能是第一个将成本降在每瓦$0.5美元以下的主要厂商。前20大厂商中超过半数厂商的平均成本都控制在每瓦$0.6美元以下。

  基于成本低于平均售价,前20大组件厂商的平均毛利率从2013年第二季度的约10%提高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约15%,相较于2012年第三季度平均仅有1%的低位,更是显著的提高。

  廉锐补充道:“在价格环境稳定以及产业领先厂商毛利率再次超过20%时,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将会带动营业额和利润的强劲提升。领先组件厂商经营环境的改善将会使得2014年产业基础更加稳定,也将会带动扩产计划的实施与未来组件效率的改善。”

       来源:PV-Tec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