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942|回复: 14

分布式在中国还未能大面积铺开的真正原因

发表于 2014-3-20 14:11: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中国是有其特定发展条件的。

2.jpg


  不像欧美分布式利用FIT政策鼓励分布式电力上传电网,国内的分布式鼓励自发自用,想要得到高收益率,必须满足1)自用电价高;2)白天用电负荷较稳定且大于光伏所发电力功率(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发自用比例);3)屋顶存续性稳定。

  而中国的电价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商用电、工业用电、民用农用公共事业用电,用全国整体电力消费中的大头--工商业用电来补贴民用、农用及公共事业用电,合理与否姑且不谈,显然这对低电价的民用屋顶发展分布式带来了先天不足。再加上国内民用住宅很少有产权分明的屋顶存在,民用分布式也只能在别墅业主等小众群体中逐渐萌芽发展。

  看来,适合在中国发展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选址多在高电价、大用电负荷的商业及工业屋顶上,那么基于工商业屋顶的分布式项目投资收益率如何,是否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带动全社会范围的推广呢?航禹太阳能用自身参与的实际案例来给大家分析开来。

  目前在国家政策、各路媒体、环境压力以及自身节能环保意识的共同推动下,很多的工商业屋顶业主都开始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投入关注,其中有些业主甚至身体力行自掏腰包参与了分布式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北京某1MW工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业主自行投资,总投资约800万元,占平面混凝土屋顶面积约为2万㎡。首年发电量约为122.7万kwh,25年年均发电量约为111.6万kwh,光伏发电时段加权平均电价约为0.8元/kwh,假设用电负荷远远大于光伏发电功率,即自发自用比例为100%。以年均运维成本为总投资的1%即80000元计算,那么这个项目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IRR)约为12.1%,7年收回全部投资成本,之后的18年可以每年免费享受绿色电力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虽然收益稳定,但是任何一家企业为了一个7年回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花上800万元的现金,不可谓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金压力。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很想上马分布式项目,但希望能够通过采用银行贷款的融资杆杠来减少初始投资带来的现金流压力。那么我们就来帮业主算一笔账,如果采用30%资本金,70%五年期基准利率银行贷款的资金结构,IRR提高到了12.41%,虽然还是7年收回成本,但业主只掏了30%的资本金就达到了相同的效果。但这时候我们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以首年项目现金流为例,税后收入只有1353800元,而如果采用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首年须还连本带息1988927元,存在635127元的还款缺口,之后4年亦是如此。而即便采用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虽稍微缓解了一些还款压力,但依旧是入不敷出。

1.jpg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很明显,是由于贷款期限太短,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这样的收益率较低但现金流较稳定的投资项目,短短五年的贷款期限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何况这里假设的只是基准利率,而现在民营企业想要贷款,基本都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左右。可想而知,想利用商业银行的贷款来减轻现金压力是不现实的。而目前可以提供长达10年甚至15年的基准利率贷款的,只有国开行了。

  2013年8月22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里面明确提到了为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国开行将积极为各类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提供信贷支持。符合国开行直接申请贷款资格的投资主体可直接申请国开行信贷资金支持;对不符合直接申请国开行贷款条件的企业和自然人,采用统借统还的模式给予支持。而到目前为止,具体办法并没有出台,所有想通过国开行贷款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企业甚至自然人至今仍是束手无策。

  到这里,航禹太阳能可以据此总结出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何在中国还未能大面积铺开的原因了:

  1)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个很个性化的投资项目,真正的大市场在业主自投自建,而对于业主自投自建,如果没有国开行在内的融资机构针对分布式的特性设计相匹配的贷款产品,尽快成立统贷机构,如此大的现金流压力极大的抑制了分布式的发展;

  2) 这里面当然需要政府、银行、电网、保险等多方面的配合来控制风险,而多部门的协调向来是中国各类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痼疾;

  3) 欧美FIT的精髓其实就在于其对收益稳定性的确保带来了融资机构对于光伏电站甚至对其License的认可,而中国分布式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至今为止融资机构对分布式项目尚未认可。事实上银行只认可贷款主体的现金流,而对分布式项目的所谓稳定现金流迟迟不能认可,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分布式对于自发自用的奇怪追求;

  4) 一般的理解上,电网企业对于分布式电力全部上网无论从硬件上还是从软件上都是有其担心的,所以才会有了鼓励自发自用这个概念。而事实上,电网企业在一开始并没有反对分布式电力上网,相反倒更愿意电力全部上网统一管理调度,至于能源局为何坚持自发自用这个套路,我们不得而知。而如果采用租用业主屋顶,电力全部上网,给予分布式FIT上网电价,购售电关系简化成项目投资主体与电网企业之间简单的二者关系,航禹太阳能相信分布式市场定会即刻爆发;

  5) 当然,光伏发电本身的成本高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补贴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更快的促进产业发展,尽快实现平价上网。以目前的成本下降速度,光伏发电在2~3年内实现平价上网基本没有难度。

  尽管行业发展无论从自身还是环境上尚有诸多的弊病,但航禹太阳能相信有我们这些先行者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分享,以上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只希望在真正的分布式市场到来之前,广大的参与者们能够给行业树立起一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切不要为了生存去破坏这个环境,只要蛋糕做大,分布式的市场会大的你无法想象。

  来自:航禹太阳能
发表于 2014-3-21 14:41:53 | 查看全部
1.发电数据到底在城市是什么概念,根本就没法统计。

2.运维费用说不清的还有屋顶的彩钢板更换、建筑防水更换这些费用,这个费用是未来8-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必然要发生的费用,难道能保证20年屋顶防水都不坏?彩钢板的屋顶要更换时候,如何更换?组件、电缆这些隔着彩钢板就能隔空换了?

3.从现在商业模式看,分布式都是可以算的出来的。但分布式项目的未来风险估计难以把控,这个和商业模式无关。就分布式项目政策而言,太阳能的能量密度本身就小,收益本身不高,是无法扛得住未来屋顶大修更换、企业搬迁、用电负荷、用电企业电费拖欠对于项目而言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对项目而言都是致命的,基本属于无解状态。高风险、低收益是分布式项目最大的硬伤,是不管什么样先进的商业模式,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4.就项目实施而言,分布式项目本身缺乏现金流担保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未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成本支出也存在不确定性,造成目前即使是有能源局、开行的金融支持意见,却仅仅是停留在意见层次,无论是开行还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贷款年限都不会太宽松。

    从银行信贷政策看,现在国家银根本来就不宽松,给5年的贷款期限,高于基准利率10%以上的贷款利率都已经是非常难,对于分布式而言,静态回收期都需要8-10年,基本就是银行融资不可能到位,也不可能按照1:4的银行财务杠杆做收益放大,即使能够搞定,也可能是拿企业的银行授信做贷款。搞不定融资,项目建设资金都得用企业流动血液的自有资金或者是存款去解决或者是占用生产资金贷款的银行授信。和热火朝天的地面电站相比,现在的光伏企业,即使是可以找设备商、施工队垫钱,谁愿意拿出将近亿的资金去做一个看不到未来明确收益的项目?

5.国家能源局发的18个示范区了解的情况,基本就是处于停滞、半停滞的状态,也极少都人家大规模开10MW以上的项目,因为大家都看不到未来收益。个人判断这18个示范区现在就是烫手山芋,扔也不是,放手上也不是;示范区无法实现就意味着能源局政策的失败,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那只有一个结果:政府绑架企业,挣钱做也要做,亏本做也要做,政府也不可能为企业的亏本买单。业内、工信部赛迪智库对于国家能源局定的分布式装机容量也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申请分布式项目如果不干,也可能会招致政府对企业的绑架。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

1.分布式做的话,和收益相比,项目风险过高,亏本无疑,可能会在未来3-5年左右显现。

2.无法搞定贷款,开工会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对企业2年内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

3.项目不开工,可能会得罪能源局和发改委,企业会被政府绑架而做亏本生意。

4.项目的风险都是硬伤,只要其中一个发生,都是致命的,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发展,都无解。

5.项目现金流缺乏保证,即使建设,是不可能找到投资方或者收购方接盘。

    分布式光伏财务模型都是可以算的,关键是无解的硬伤风险是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也取决于企业到底打算是用真金白银做亏本项目换政府信任,还是用企业的赖皮避免真金白银的损失。当然,好的项目,如果可以在5年以内收回成本的这种项目,还是值得去做的,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2 +30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20 鼓励有意义互动!
apple + 10 鼓励有意义互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3-20 15:16:10 | 查看全部
分析的非常透彻,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4-3-21 09:22:46 | 查看全部
过度依赖政府国家补贴,根本还是自身,只要成本低神马问题都解决啦,等两三年光伏实现平价上网50%工厂基本倒闭,剩下的也大伤元气,哎哎哎——————
发表于 2014-3-21 10:56:09 | 查看全部
这个分析很到位,赞个
发表于 2014-3-27 15:24:10 | 查看全部
我觉得光伏发电不是连续,如果能较好解决储能的问题,估计就能推广
发表于 2014-3-27 23:23:19 | 查看全部
分析的很好。。。。
发表于 2014-4-14 13:22:37 | 查看全部
呵呵,分布式是看着诱人,实际上还不成熟。
不过有“野心”的人可以着手准备了。不然等都成熟了也没好果子剩下来了。
发表于 2014-4-15 12:10:29 | 查看全部
楼主计算的有理,很透彻
发表于 2014-4-16 10:43:08 | 查看全部
axda2500 发表于 2014-3-21 14:41
1.发电数据到底在城市是什么概念,根本就没法统计。

2.运维费用说不清的还有屋顶的彩钢板更换、建筑防水 ...

主要是回收期太长,投资人不能见到利润,其次政府等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