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光伏市场遭遇仅次于2008年的行业寒冬,大多数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行业之惨,从一个现象就能得到印证: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光伏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纷纷选择离职。此外,多家上市公司还启动在美退市计划。
然而,就在行业绝望之时,德国、意大利市场传出太阳能电池板大容量装机的好消息。 ...
-
重压之下,众生百相。
在行业周期高点,曾经有多家光伏企业完成借壳上市和资产注入。不过,在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现今,这些企业正面临着高额的业绩补偿压力。
据21世纪网统计,2010年以来共有5家光伏企业做出了业绩承诺,包括亿晶光电、海润光伏、中利科技、光电股份。
3月以来,海润光伏、中利科技 ...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12年的国内光伏企业,几乎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
巨亏、亏损、大幅下降等词汇,已经成为光伏企业的主旋律,尤其是“船大不好掉头”的龙头企业们。直到今年一季度,光伏行业虽然出现了暂时性回暖迹象,但距离复苏依然还很遥远,亏损的旋律仍在延续。
当然,也有那么寥寥几家,在低迷的市 ...
-
在8月6日大限前10天,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终于尘埃落定。根据部分披露信息,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价格底线将在0.55-0.57欧元/瓦,出口限量在7GW左右,至少保住了60%的欧盟市场份额。
面对这个双方都“满意但不算太满意”的磋商结果,中欧双方都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中国企业正在研究,如何分配被压缩近一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