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12-1
- 积分
- 108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结晶硅太阳能因为近几年多晶硅缺料,造就一连串的签约动作,从上游料源一路签到下游模块,而新兴的非晶硅薄膜从2006年崛起之际,也因为同样担心缺料问题,而应供货商要求陆续签供料合约,但景气快速反转,这些合约马上成为薄膜太阳能厂的负担。
结晶硅太阳能从2004年就面临多晶硅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为了争得料源,许多下游企业不惜支付高额预付款,签定长期购料合约,造成整个产业供应链约约相绑,2008年第3季以前长期合约料源的掌控是决定太阳能厂商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而因为多晶硅料源的缺乏造成非晶硅薄膜太阳能产业兴起,从2006年开始有为数较多的厂商投入,虽然产能多数未开出,但是2007年开始,两岸薄膜厂商即雄心壮志的计划打造自己的薄膜王国,一开始就以10亿瓦(1GWp)为单位规划。
若把这些公开喊话的薄膜产能规划加总起来,相关材料包括气体、玻璃及封装用的背板、膜等相关材料,都将因这个新兴产业而面临缺料问题,因此导致薄膜厂也不得不接受合约绑料的模式。
怎奈第4季景气快速反转,终端需求受补助案改变及大环境急缩影响,结晶硅太阳能电池出现高库存压力,薄膜同样面临结晶硅降价的打压,不但部分多晶硅合约可能变成厂商的负担,薄膜厂也因为在价格高点签定材料合约,面临合约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困境。
相较于多晶硅料源合约,薄膜厂所签定的气体或玻璃合约,都是“未演先轰动型”,它的缺料全是基于预期心理,实际上根本还没发生,而且不但缺料的情况没有发生,反而先遇到市场急剧萎缩的压力。
..........
更多更新的新闻请关注光电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