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7-10-23
- 积分
- 3987
- 阅读权限
- 200
- 精华
|
2009年04月08日 15:38凤凰网财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2009年3月26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和中国能源网共同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应对金融危机,加速结构调整,开拓能源产业新的经济增长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凤凰网财经全程参与报道。以下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的发言。
前面几位讲了很全面、系统的观点,我也不更多的重复。
本来让我讲的题目是比较大的题目,我不全面阐述整个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我确实非常赞成,当前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对中国能源的发展既有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机遇不仅是在国内这样的一种调整,同时在于我们正在迎接一种新的国际的世界的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而这样的到来,从现在来看,上一轮如果是IT的话,这轮应该是ET也就是说是能源技术的革命。
能源技术的革命将会引发今后下一轮新的世界科技革命,我们在前十年左右,当时搞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是把发展的对象放在了IT上,IT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直到今天从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来看,从全球气候变化来看,从能源安全的可持续来看,能源的科技革命无论如何都提到了人类的议事日程上来。
经过若干年发展,一系列突破都在孕育这样的革命里,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核能,包括未来的热核聚变,在很多的新能源上,经过了这几年的积累已经孕育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进入到了可以向产业化发展,可以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对能源的供应和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阶段。我想在这里面,我们可以通过这几年中国在新能源的发展上,特别是在风电的发展上,这样的发展速度是过去始料不及的。
上世纪末期,几个部委联合制定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当时提的风电,在上个世纪末发展100万千瓦,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只有几十万千瓦。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世界形势的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减排的推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等等,一些大的方针、大的战略确定之后,包括相应的政策配套,使得中国风电装机在短短不到8年时间,突破了1千万千瓦,这个速度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除了美国,发展增速比较快,现在中国是主要的国家。
风电还得发展,当然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发展方针,我赞成(周)大地提的方针。我们整个能源系统、用电系统要紧密结合,不是单纯地考虑越大越好,大了之后,能不能吸纳,都是要考虑的。我刚刚参加了课题评审,(是关于)我们中国新的大的电力系统和我们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河南省的电网中心本来应该是国家电网系统研究的问题,国家电网系统没有研究这样的问题,河南省的电造研究中心在组织人研究这样的问题,因为河南省搞了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研究以背景条件为将来在中国发展更多的特高压系统上,怎么样吸纳更多的波动性的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这次会上提了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单纯提千万千瓦级的,比如说海陆三峡,这对风电就需要研究。今后可能就是太阳能发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大家熟知的光伏发电,做成太阳能电池,现在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多种形式的薄膜电池等等,展现了光伏产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发电方式就是热发电,这仍然可能对未来的太阳能发电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太阳能热发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保持了储热的功能,这样的方向目前也在进行着有关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的工作。
我想目前来讲,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可以对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新的增长带来重要影响的重要时期。我额外希望在这样的方向上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听到了几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在坚持节能减排工作当中,特别强调了要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本来报告上没有水电,后来经过了水能专家的意见最后把水电加上了。太阳能过去没有提到,第一次太阳能进入到了政府的工作报告,这是重要的信号。
第二个,前几天在布展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也讲了,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尤其不能放松的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工作。新能源工作,大家都很关注太阳能发展的问题,太阳能是未来新能源当中,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能源,最广泛存储的能源。尤其是中国,70%以上是处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德国,像北欧的地区,资源情况不是很好,在中国70%以上的地区都有丰富的资源,我们不要把能源运来运去,(应该)就地消化、吸纳,这对整个社会来讲带来重大的节约。整个太阳能的周期,需要消耗的资源最节约,没有更大型的装备,安装这样的设备和生产是比较简要的。
同时,这样的产业不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现在,在舆论导向上有很多误解,很多人没有去过这些产业,也没有做过认真的调查,做过认真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高耗能、高消费,如果是高耗能、高消费,美国人、世界上这么多的国家,为什么把这个产业作为未来调整的方向,而且是今天调整的方向。这个行业20年以上的寿命期当中,能源的消耗应该是在2到5年内能够收回,其它的寿命期内全部消耗太阳能,这有很多的计算,包括很多各个国家的专家们通过各种运行的方式来计算的,跟资源有关。目前来讲,晶硅的电池前一段时间用得很高,单晶硅的材料耗电高,这些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我们的新工艺和新流程保证每公斤的电耗在150度以下,这是国际的水平。新的方法也会大大降低,同时人们也在研究用物理法、冶金法来生产多晶硅的材料,如果这项技术突破的话,能够稳定生产,有一定效率的硅电池的话,能够进一步带来能耗的降低。如果能发展薄膜电池,资源消耗会更低,因为电池会在几十个微米的作用下发挥效率,目前的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我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这几年从技术进步上促进节能降耗,生产出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电池,各方面都做了巨大的努力。这个产业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靠国家的政府投资拉动,是靠市场拉动,是靠民间资本,包括去国际上上市,从社会市场上拿到钱,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中国今天已经建成了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而且这个产业群、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包括前端的原材料、相应的配套设备、必要的出厂装备等等正在逐步实现国产化。我认为这样的产业,今天已经具备了能够为新能源的发展作出相应贡献的时期,也是进一步影响能源投资的新的重要产业。
先前大家很关注政府的政策,能不能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发展信心,很遗憾。我们盼了很久,全国第一个,全国10兆瓦电站在敦煌的招标正在进行,我们一批示范电站的设计工作、规划工作都没有做,示范区选择不同的示范地区进行规范,最后只选择这一个招标,几十家企业都一拥而上,都想占领先机,都想成为头一个,已经不是科学理性的了,(而是)打价格战了。目前报的最低价是0.69元一度电,完全违背了国际上和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科学的规律。如果按照这样做法,说谁的电价低谁中标,如果是按照这样的话,中国政府将给出错误的信号,这对中国的产业发展不利,对国际上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想我们这样的政策出台之后,对国际上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策和什么策略会有很大的质疑。现在的能源局也没有公布谁中标了,大概的标底也是0.69元左右。我认为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给错的话,会对我们不利。我希望能源局在战略问题上能够慎重决策,要回答温总理不到一个月(前)讲过的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我们政府是积极发展的政策,还是限制发展的政策,甚至是起到不利于影响的政策,在政策问题上要非常明确。
我认为,我们的政策要采取上网电价的政策,我们的成本是可以计算的,全球的光伏太阳能生产的电池成本很简单,主要的材料硅工艺平均的成本可以计算出来。我跟有关部门讨论说,他们认为不可计算,我们认为是可以计算,很多专家都做了这种计算。在平均的成本上加上合理的利润,促进产业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没有利润的话谁来做投资,不能全部靠政府补贴。中国目前的情况,这两年的投资理性的,包括炒作上面,从实际成本,就几十的原材料,很多原材料都在回归,回归到科学理性的水平。我认为这样的价格能计算出来,而且科技正在进一步发展,经过几年之后,我们达到2元钱、1元钱是有可能,但不是今天招标的价格。这提供了错误的信号,我想政府的政策要明确。
第二、光伏发电,全球没有特殊经营权,中国自己也做了很多了,不是成熟的技术,应该是推动放开的,不是特殊经营权的技术。大型的火电站、IGCC技术非常复杂,不可能谁都干。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简单的,没有必要形成特殊的经营权,可以做出发展规划,做出政府的有关指导意见,对价格的控制,各个省有资源条件的,有产业基础的都可以上示范项目。我认为近期两三年之内,三五年之内,国家要在中东区,三个地区根据资源的分类要上一批若干个示范项目。包括在中部地区,更要在西部地区,结合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在西藏能源建设,国家用政府投入来建设大型的光伏电站。几十个电站下来,包括物理电站也好,其它的也好,通过多种形式的示范,既对我们的政策是否合适是一种考验,也对社会上的投资是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能取得上网的经验,进一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管理市场准入的标准,产品质量检验等等。做好准备工作,我想在三五年之后会迎来新的大发展的时期。我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而不要政府去招标一个电站,全国就搞一个电站的招标,这是不合适的,完全可以给地方,有这样的积极性和条件。同时也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拿出一部分的配套资产,现在每亿度拿出钱来影响了电网的价格,现在钱太少补风险还不够,光伏只能限制了。为什么国家不能在扩大内需当中多拿一点电费,拿两厘不行,拿四厘、五厘,这对我们的定价有多大的影响。现在全国是8亿千瓦的装机量,太阳能光伏电池去年生产能力是2个百万千瓦机组,全部用在太阳能发电上能影响多少,远不如煤炭影响大,为什么在太阳能光伏上不能给更大的政策空间,况且没有让国家补贴,在上网电价里面都分开了,这立法没有落实。
第三、要加大科技投入,现在研发没有想象的国家开发队伍,这样发展战略性的产业,我们没有相应的国家研发机构,没有从事这个研究,从事产业共性的基础性的产业研究,单靠企业研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国家层面的战略性研究和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再一个人才培养,现在没有这样的专业。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高校里面没有新能源学科的设置,到现在还没有。个别学院设立了一些,但是远远不够人才的培养。包括核电一样,同样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大发展,人才短缺。
国际合作,我想应该积极开辟国际合作的空间。前两年通过欧洲减排的市场,我们大量到了欧洲了,现在美国有这样的要求,美国奥巴马要上太阳能,几年要翻番,美国没有这样的能力,中国应该和美国政府联起手来做这样的事情,美国政府要允许中国的产品到美国市场,我们不要占领国际市场,而是把我们的清洁能源送到国际市场,既对全球的节能减排做贡献,也拉动了我们产业的发展,两个市场。现在美国也对中国限制了,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保持价格的辅助,这完全不合理,美国在中国有几千万的债务,我们出口商品不能这样。所以要开辟国际的空间。
这样几个措施要上的话,相对于对我们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基础上可以上新的台阶,而且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做出实际的贡献。
我讲这么多意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