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注册邀请码
卡密充值
首页
头条
社区
BBS
选型手册
培训
郭索丨礼遇绿电
登录
立即注册
会展
阳匠网丨社区
»
社区
›
【新能源工程社区】
›
【光伏发电工程】
›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82周年!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61
|
回复:
2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82周年!
抢楼
查看抢中楼层
本帖为抢楼帖,下载券大于758724918可以抢楼 截止楼层:100 奖励楼层: 1,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LJ0814
LJ0814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3-5-10
积分
346
阅读权限
20
精华
发表于 2013-9-18 09:24:40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J0814 于 2013-9-18 14:02 编辑
九一八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背景
主要人物
蒋介石、张学良、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
张作霖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折在1929年被曝光。
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关
中东路事件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张学良在反蒋联盟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于9月18日通电宣布支持南京中央,率领东北军主力十余万进入山海关内,占领华北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此后张学良率军常驻平津,处理中原大战后的编遣事务,关外防备空虚。
广州“非常会议”的召开与宁粤对峙
1931年2月底,因约法之争,蒋介石囚禁胡汉民。5月底,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西山会议派、两广地方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及其他反蒋势力联合起来,在广州成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广州“国民政府”反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7月1日,广州“非常会议”设立“中央执监委员天津执行部”,任命冯玉祥、阎锡山等为天津执行部常务委员,同时派人拉拢华北石友三部。7月18日,石友三就任广州政府委任的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随后誓师讨蒋。7月底,拥护南京中央的东北军南下,与北上的中央军一起击败石友三,石友三残部退入山东。7月2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北伐讨蒋令,随后粤方各路军先后进入湖南。7月22日,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三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博取日本军火”,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在日期间,还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被拒绝。8月5日,
张学良不抵抗仅是因为误判吗?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但是为张辩护的人却主观地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主要是“源自国民政府的一贯执行不抵抗政策,使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认为若其知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尽符合事实的。如果说九一八事变之初的时候张学良不抵抗是误判,那还能说得通;可1931年12月日军开始挺进辽西、进攻锦州的时候,日本吞并东北的意图已昭然若揭,而且蒋介石、孙科、顾维钧也都命令或劝说张学良在锦州地区抵抗,张学良这时依旧不抵抗,这是“误判”还能解释得了的吗?
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简析
1,认为中日国力悬殊,中国无对日作战实力。1928年10月,张学良对东北大学学生说,他曾到日本考察,看到群机狂飞、多艇跃水的浩大场面,认为日本的一切军备都优于我们,要求学生们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张学良内心深处始终认为,在对日问题上中国无任何实力可言。7月6日,张致东北政务委员会的电文充分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与周旋。”可见当时张学良的头脑中笼罩着严重的恐日情绪。
2,对局势的误判,包括对日本国内局势的误判和对国联的依赖。因与日本接触甚多,张学良了解日本国内军方与政府、外务省在对华问题上有分歧,日本政府和外交人员反对军方一味动用武力的方式。而且事变之初,9月19日,日本内阁确定了“不扩大”方针,24日,日本政府发表的声明中虽污蔑柳条湖事件为中方所为,但也表示将把日军“大体撤回并集结于铁路附属地内”但张学良没有意识到,日本军方和政府、外务省之间仅在手段上有分歧,在维护、扩大在满蒙的利益方面是一致的,没料到日本政府和外务省会逐渐跟军方合流。同时张学良也对国联寄予过高的希望。说事变初期这一阶段,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中有误判,是可以说得通的。(但随着日军进一步进攻黑省和锦州,国联也明显无力后,再说张继续不抵抗是因为误判,就说不通了。)
3,保存东北军实力与依赖中央思想。张学良毕竟是脱胎于旧军阀的地方实力派,尽管他确实有爱国的一面,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在他心中也占有相当分量。1931年12月29日, 张学良对王化一说:东北军不能为瓦碎,如果为“玉碎”还可以,“瓦碎”则不必。玉碎指全国抗战,瓦碎指东北单独抗战。张学良的意思很明白,要抗日就全国抗日,全国军队一起抗一起牺牲,单让东北军一家牺牲他是不干的。何况即使东三省失陷了,张学良还拥有热河、河北等数省地盘在。
4,贪图安逸、意志消沉、能力低下。张学良晚年曾坦诚对人说,我年轻时什么都来,最喜欢女人和赌博,入居平津后贪图安逸,追求纸醉金迷的荒诞生活。而且身为一方统帅的张学良竟有吸毒的嗜好,且深染毒瘾。后来热河失守后,胡适曾批评道:“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这种评语用于之前的九一八事变时,也颇有几分合适。
有人据顾维钧回忆录称,九一八事变前几个月张学良曾提出对日强硬态度:“早在沈阳事件之前的夏天,他(指蒋介石)就在庐山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当时提出的特别是少帅在东北的集团提出的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和直接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等要求。委员长是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他觉得必须对日谈判”。但是顾维钧并未说明张学良所谓的“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具体指什么。而且顾维钧回忆录也曾提及,事变前顾曾劝张将关内东北军调回东北,以加强东北防务,但被张学良拒绝。
兵力对比
日军方面
1.兵力人数
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以便于机动兵力。
中国东北军方面
1.兵力人数方面:
“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约20万人。
回复
举报
今朝
今朝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2-1-26
积分
530
阅读权限
20
精华
恭喜
抢中本楼
发表于 2013-9-18 09:34:00
|
查看全部
支持一个!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LJ0814
+ 1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CNZDY520
CNZDY520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1970-1-1
注册时间
2013-9-5
积分
470
阅读权限
20
精华
恭喜
抢中本楼
发表于 2013-9-18 09:41:42
|
查看全部
字有点多啊,又小,不过意义是到了!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LJ0814
+ 1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