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70|回复: 8

求大侠分析PID 形成原因

发表于 2014-6-13 00:11: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mui 于 2015-8-27 16:52 编辑


大家好,最近了解到光伏电池板极化效应,能否系统角度分析形成原因及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损害的方法!
跪求大侠指导!

发表于 2014-6-19 10:14:21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hmui 于 2015-8-27 16:52 编辑

myyuhou 发表于 2014-6-17 10:43
其实PID的真正形成的电池片方面的原因还不是很确定,只能说一些影响因素以及PID现象的电路路线知道了一些而 ...


解释的非常好。
我有个问题:
1.您指的组件负载接地是要将组件边框接地吗?
2.您说的逆变器直流段增加反向电压,是不是应该在黑天的时候组件不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的,不是在发电的过程中!还有就是这样的反向电压由谁来提供,是蓄电池吗?还有就是反向电压的时间是怎么计算的!反向电压有多大怎么计算。还请指教  多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10 鼓励有意义互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6-17 10:43:54 | 查看全部
其实PID的真正形成的电池片方面的原因还不是很确定,只能说一些影响因素以及PID现象的电路路线知道了一些而已。
组件组串后发电过程中在电池片表面与接地边框之间形成高压从而形成一个电路。影响这个电路的因素有电池片表面处理,氮化硅钝化绝缘效果,EVA绝缘效果以及玻璃的绝缘效果,当然,和组串电路的电压也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目前除了组件自身做一些调整增大电路中间各种电阻以外,在系统设计方面也有一些方法,比如减少组串数量从而降低电压,组件负极接地都对PID有显著的效果。还有就是逆变器直流段增加一个负压形成一个PID的反相电路用来恢复衰减的功率,这个治标效果也很明显。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10 鼓励有意义互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6-13 11:11:01 | 查看全部
你说到极化效应,能说说他有啥危害不?你对这个现象的了解有多少,难道就只有几句话?我觉得你问的问题,没有表达清楚。你得先将自己对这个现象的认识表达清楚,然后再将自己为何要用这个问题说清楚。

评分

参与人数 1 +20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20 鼓励有意义互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6-15 11:07:06 | 查看全部
PID的成因不就是大家都没有统一的观点认为他的成因么?
发表于 2014-6-16 08:48:22 | 查看全部
PID影响的两个重要因素
较高的组件温度和相对湿度能加速PID现象的产生
1.钢化玻璃表面的钠碱水解,形成Na离子
2.Na离子在钢化玻璃表面聚集,通过扩散进入EVA内部
3.光伏组件边框和电池片之间存在电势差,促使Na离子想电池片表面迁移
4.Na离子在电池片表面富集,甚至进入电池片表层形成电离层,降低电池片激发区活性,造成电池片功率下降

评分

参与人数 1 +20 收起 理由
光谷子 + 20 鼓励有意义互动!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6-19 10:08:44 | 查看全部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4-7-4 12:34:41 | 查看全部
x2542646 发表于 2014-6-19 10:14
解释的非常好。
我有个问题:
1.您指的组件负载接地是要将组件边框接地吗?

组件负极接地和边框负极接地不矛盾,其实就是要组件的负极和边框之间的电势差为零,可以在逆变器直流输入端接地,不过这个一定要逆变器厂家的技术支持了。
另外,反向充电当然是夜间工作,这个有专门的设备,当然,也可以要逆变器厂家加这样一个模块。反向电压的大小和你组串组件数量有关系,一般要大于组件组串开路电压即可。太高了会存在安全隐患,组件绝缘耐压电压一般也就在1000V多点,好的背板可能会高一点。所以要低于组件的绝缘耐压电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爆料/投稿:8328 6054 @qq.com

举报/投诉:刘先生/158 5085 4264(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夏 云/151 8971 7421(微信同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阳匠学社
    微信公众号
  • 阳匠网
    微信公众号
阳匠网丨社区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苏ICP备202301047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